海洋固定点监测锚系放射性监测系统
海洋固定点监测锚系放射性监测系统,能够现场快速地监测海水的放射性,通过北斗通信的方式将所测得的放射性数据发送给岸站,岸站收到数据后不仅可以计算出放射性总量,还可以进行核素甄别并提供核素的定量分析。
本系统可以抵抗恶劣天气的影响,满足海洋放射性环境的连续监测、海洋核污染预警、事故应急核海洋科学研究调查等多种用途。
海洋固定点监测锚系放射性监测系统包括浮标体、探测器模块、数据采集模块、通讯模块、供电模块、锚系模块和上位机控制软件组成,可实现海洋水下2.5m至200m放射性的定点、长期、实时、原位测量。
指标参数
SeaStar-1700型浮标站
● 含仪器舱;
● 直径:≯1m;
● 总高:<1.6m;
● 总浮力:250kg;
● 浮标稳定性:横摇角≤15°(波浪周期大于5s时);
● 系留方式:抓力锚、锚绳、锚链,含转环和御扣;
● 不锈钢支架:支撑数据采集、通信天线等;
● 仪器舱使用水深范围:2.5m~200m;
● 水下使用环境最大抗压≥0.2MPa;
● 配备蓄电池:电池电压:24V;容量:250Ah;最大电压:35V;最大放电电流:1A;最大充电电流:10A;
● 一次连续工作时间:≥30天;
● 环境适应性:工作温度:-20~50℃;相对湿度:最大95%;
● 防护等级:IP68。
探测模块
● 探测器类型:GM探测器+NaⅠ(T1)闪烁体探测器;
● NaI探测器数字化多道:1024道;
● 能量补偿型双G-M探测器;
● γ剂量率测量范围:0.1μGy/h~10Gy/h,其中0.1μG/h~20μGy/h由NaI探测器给出,20μG/h~10Gy/h由G-M探测器给出;
● 能量范围:50KeV~3MeV;
● 核素识别:能够准确快速识别核素,核素库3000多种同位素的谱线系,其中包括Am-241, Ba-133, K-40, Cs-137, Co-57,
Th-232, Co-60, Mn-54,Ra-226, Cs-134, I-131等;
● 相对固有误差:≤±15% (137Cs);
● 外壳采用钛合金材料,最大工作水深可达200m;
● 设备回收方式:脱开设备底部用于连接锚链的挂钩,即可回收设备。
数据采集与通信模块
● 含能谱数据、剂量率数据、定位数据等的采集模块,数据通信模块,北斗定位模块,北斗卫星通信模块,4G模块(可根据需求升级为5G),
实现测量数据的就地采集和远程上传;
● 4G无线,可根据需求升级5G;
● 通讯具有“断点传续”功能;
● 具有卫星定位功能,定位时间:冷启动≤40s;重捕获≤2s。
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终端
● 可快速与现场探测器模块建立数据连接,实现定位、能谱、剂量率等原始数据自动采集、自动分析、自动存储,自动发送至上位机等功能;
● 实时采集现场设备原始数据,原始数据保存至终端系统内部集成的数据库内,并同步生成文件,用于网络数据传输;
● 数据分析处理:自动对采集保存的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,按照时间日期归档,提取整理重要监测数据信息,例如:核素识别结果,置信度,剂量率等;
● 终端内部集成RJ45以太网模块,全网通4G模块(可升级5G);
● 数据传输:可同时向多个远程数据中心上传监测数据,并记录发送日志,实时监控上传数据状态;
● 内部集成硬件看门狗,系统发生异常可自动恢复;
● 内置128G存储空间,可连续保存至少3年的历史监测数据。
锚系模块
● 霍尔锚:≤60Kg;
● 尾链:1m。
上位机控制软件
● 上位机软件含能谱分析模块,数据显示模块、测量控制模块、数据管理模块等;
● 可实现布点区域剂量率的实时、连续监测以及γ核素分析,可显示剂量率、累积剂量和设置剂量率报警阈值;
● 可自动计算平均剂量率、累积剂量、标准偏差等,生成各种数据文件、测量曲线,并形成报表,存入数据库磁盘文件;
● 可对点位设备进行远程开关控制和参数设定,有故障报警显示和剂量率报警显示功能;
● 不仅可接入浮标站上传数据,还可以同时接入其他辐射监测设备,如个人剂量计、便携式谱仪等上传的数据,可以实现组网测量;
● 采用数据列表和图形化方式显示剂量率和能谱数据;辐射监测平台集成GIS系统,可在地图实时显示监测设备测量结果;
● 具有监测设施设备录入管理功能,可进行监测设备的添加、编辑、删除等管理操作;
● 具有用户权限和分组管理功能,不同权限的用户仅可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;
● 具有历史监测数据查询功能,可通过设备类型、设备编号、监测日期等多种条件查询历史监测记录;
● 其中能谱分析具有重峰分析功能,不仅可给出γ剂量率,同时还可以给出核素活度。